多年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:促使学生提问,不是教师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就能办得到的,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上多下功夫。只有学生问的多了,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,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,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真正提高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:
一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
学生发现了问题,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。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,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,怕同学讥笑,怕老师说笨。总之,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。
学生提问的信心,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。学生提出问题后,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。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,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,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,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,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,那么,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:问题不好,不该问。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,变得沉默,进而排斥学习。
因此,要让学生多问,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。要做到:1.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,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,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。2.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,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、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,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,要鼓励学生继续说,并认真解答。3.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,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,教师不能嘲笑、讽刺、指责。4.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,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,教师要给予制止、引导,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。
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,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,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。教师要放下"教师的权威",创设一个民主平等、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,保护学生的自尊心、积极性,不断鼓励学生,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。
二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,理性分析
学生提问质疑,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。朱熹早就指出:“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”。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:“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,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。”新教材教法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,是还教学以本来面目。学,学生之想学;教,学生之想教。因为“思起于疑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”。语言文学的教育,人们都讲究一个“悟”字,从“疑”的角度去“悟”,亦不失为好方法,朱熹曾说:“大疑则大悟,小疑则小悟,不疑则不悟”。反之则“强聒反滋其惑”。
然而,我们在教学实践中,却常常遇到:学生提问,不是抓住主题,而是支离破碎,不得要领,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,偏题、离题,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,也就是说,学生没有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疑。结果,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,教学过程松散庞杂。上完一节课像是喝了一杯温吞水,不爽不利的。
每每此时,你就会有一种“放弃也罢,你问不好,我来问”的冲动,困惑和迷惘就会袭上心头。真是“山穷水复疑无路”啊!
我想,如果遇到困难就此放弃,岂不又是穿新鞋走老路吗?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贵;摸着石头过河比被别人牵着过河更可贵;问自己所疑比鹦鹉学舌更可贵;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——过程比结论更可贵,这种“过程价值观”现在在新教材教学中被普遍使用。
三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
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,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。一直以来,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“专利”,“师问生答”,似乎天经地义。然而,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,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,教师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并不一致。教师以为很有意义的问题,学生未必感兴趣,而学生认为有趣的问题,教师又认为不值一提。这样势必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,不利于教学。
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,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,很少考虑讲什么、怎么讲对学生才更有意义、效果更好。事实上,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,而是学生有所得、有所获的有多少。所以,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,当学生感到困惑时,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,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。
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,我还督促学生设立“问题卡”,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,写在“问题卡”上,要求学生把“问题卡”夹在作业本中交来,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,这样我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,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。同时让性格内向,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,也有了提问题的机会;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,也起到了督促作用。
四、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
学生能否提出问题?能否提出好问题?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。教育家波利亚说过“教师的作用在于: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,并给予恰当的帮助,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。”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,促使学生提出问题。
1.利用课前预习,促使学生提问。我在讲新课前,要求学生先预习,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,我在课前收集卡片,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,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。比如教学《背影》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出课文内容主要讲父子情,为什么课题是《背影》?朱自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等,这些问题既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,更使我惊讶: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逊色。
2.利用课堂讨论,促使学生提问。我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,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,并共同解决。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题,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,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。而且,同学间提问题,常常不讲究提问的形式,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,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。
3.让学生上讲台,促使学生提问。让学生上讲台,扮演老师角色,学生讲,学生问,学生答,学生提的问题更多,效果更好。学生要当好“老师”,学生就必须钻研教材,发现更多的问题,思考解决办法,以防被其他学生的问题难住;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,都想把这位“老师”难住,看"老师"的反应。这样,学生的顾虑少了,课堂气氛活了,学生的思路开了,提的问题也就多了。
随机阅读
- [学科教育]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
- [学科教育] 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略
- [学科教育] 浅谈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落
- [学科教育] 课堂教学巧用点拨
- [学科教育]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
- [学科教育]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
- [学科教育] 如何让初中物理问题更具开
- [学科教育]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
- [学科教育]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
- [学科教育]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,培养高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
- [学科教育]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
- [学科教育]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
- [学科教育]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
- [学科教育]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
- [学科教育]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
- [学科教育]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
- [学科教育]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
- [学科教育]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
- [学科教育]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
- [学科教育]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
- [学科教育]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
- [学科教育]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
- [学科教育]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
- [学科教育]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